看到一則有關博物館的議題,所敘述的內容也是大多公立博物館現今的心態:故步自封,原地踏步....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公立博物館,別當蚊子館
2008-06-28 中國時報 【梁光余】
     

今夏,不但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了「印象-畢沙羅」經典特展,國立歷史博物館也舉辦了「驚艷-米勒」特展。這的確凸顯了這二所博物館的朝氣與活力,也奠定了它們不可被取代的價值與地位,值得肯定與讚賞。

不過,其他分散在台灣四處的公立博物館,在漫長的暑假期間,又能用什麼東西去展現出自己的活力與責任感?難道又是以經費不足作為藉口緊緊關閉某些展場大門敷衍觀眾?還是仍然要用公務機關慣有的經營心態,草率而又隨便的拿些難登大雅之堂的展示濫竽充數?公立博物館千萬不能用這種冷漠與無所謂的態度,對待花錢買票或免費入場的觀眾。要知道,博物館心中如果沒有觀眾,觀眾心中也不會有博物館,博物館一定要先學會尊重觀眾,才能獲得觀眾的尊重。

在中部,有一所曾經享有過盛名的博物館,在公立博物館當中,是除了國立故宮博物院之外,經費最充裕、人力最豐沛的博物館。令人失望的是,今年暑假,就像是罹患了憂鬱症一樣,雖想為觀眾做些什麼,卻發現似乎什麼都無能為力。就這樣,眼睜睜放棄了為觀眾在炎炎夏日裡行銷與服務的大好機會,更將這些年來所累積的一些光彩輕易的拱手讓人。

實在想不透,為什麼一所每年擁有六億多預算的國立博物館,竟然在暑假推不出一檔像樣的特展。公立博物館豈可因為資源太多而缺乏了動力,因為保障太多而喪失了活力?沒有動力與活力的博物館還會有什麼責任感?

幾乎所有的公立博物館都非常厭惡與排斥「蚊子館」的稱謂,但是,當博物館在被譏為蚊子館之前,可曾真正領悟出一個最起碼的道理,那就是「要想留住觀眾的人,應先抓住觀眾的心,要想抓住觀眾的心,應先要有吸引觀眾目光的特展。」其實,任何博物館,要是只會終日自怨自艾人力與經費不足而選擇逃避,所有理由都只是一種藉口。公立博物館如果連觀眾需要什麼都不以為意,又怎會在意自己身上所肩負的文化傳承與社會教化的任務如何達成?博物館似乎應該隨時反躬自省,到底為觀眾付出了多少心意與努力,如此才是真正負責任的正確態度。

公立博物館肩負文化責任、教育責任與社會責任,如果連在暑假期間,都無法推出一檔吸引觀眾的特展,有誰還能相信它會是所負責任的博物館?當有死忠觀眾沉痛的表示:「博物館一直沒有進步,以後不想再來。」面對觀眾的抱怨,博物館除了不能裝聾作啞無動於衷外,也不該讓自己應負的責任在驕傲或怠惰中逐漸消失。此外,公立博物館絕對不能用自我放逐的方式,放棄了自己應有的理想與責任,相反的,更應以積極的態度與作為,勇敢面對一切改變並接受所有挑戰。否則,萬一不幸淪為蚊子館,恐就大勢已去後悔莫及了。

公立博物館最怕被一些不實的數據掩蓋了真相而迷失自我,尤應切忌長期沉醉在過去榮景而沾沾自喜。博物館須做好組織管理與專業分工,致力於塑造個性,凸顯特色,用心經營,唯有如此,才能贏得掌聲並創造出自己的存在價值。老實說,博物館或美術館如果淪落到連免費開放都門可羅雀乏人問津,哪還有什麼資格夸談使命與任務?(作者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館長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紫色物語。薰衣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