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3/11日本發生有史以來9.0大地震之後,台灣的媒體無不瘋狂的報導。台灣的媒體最為人詬病的是,沒有國際化;而這次的日本地震事件,讓台灣的媒體大幅報導,不失為一件好事。但.....事有過與不及,這幾天台灣新聞不斷地傳播日本地震的報導,反而壓縮了國內新聞及其他國際新聞報導的空間。不僅如此,台灣的媒體仍是唯恐天下不亂,不斷地誇大事實,似乎總覺得不報導嚴重一點,就不會引起觀眾注意。另外,由於是全天候報導,部分媒體還拿幾天前的新聞再來報導一次......和日本的新聞媒體比起來,台灣媒體的水準還是一個字......爛!!

假設地震是發生在台灣,可以想像,台灣的媒體會徹底發揮嗜血的性格,浮誇報導,不但沒有安撫人心,反而更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。

連續看了幾天的新聞,不斷地疲勞轟炸,美國CNN雖然仍是以日本地震的新聞為重點,但已經逐漸地報導其他國際新聞;反觀台灣的媒體,還是一樣沒出息地重複報導再報導,或許日本離台灣近,不用花錢買新聞。而且還報導一些無關痛癢的新聞,像是訪問某某藝人的安危.....。是怎樣?!來湊新聞數喔?!彷彿不報導多一點,就跟不上流行。甚至還有新聞台,能把一個單純的天災可以扯到政治,請來的名嘴不是專業學者,而是那些政客....真搞不懂那些人的腦袋都是裝大便喔~

當然,也不能完全否定那些讓民眾有知的權利,而跑到前線勞苦功高的記者。至少大部分的記者都是如此。只是台灣的媒體文化不改,總有一天,會被台灣的民眾所唾棄.....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記者吳光中/特稿

原來你也跟我一樣,受不了這二天電視新聞的疲勞轟炸,15日【酷新聞】推薦了一則中央社的新聞「台媒採訪追逐 日警出動護秩序」,從上百則網友留言來看,「原來大家都受不了台灣的媒體生態」!

中央社這則新聞大致是說台灣媒體跑到日本採訪地震新聞,自然的,也將他們慣常的採訪方式帶了過去,追逐、跟拍不願受訪的台灣留學生,最後是由日本警方出面維持秩序。

日本警方用什麼方法「維持秩序」,報導中沒有著墨,但網友已經義憤填膺:「最好把不守規矩的台灣記者驅逐出境…」,但也有人自省:「電視新聞收視率掛帥,收視率那裡來?還不是我們這些觀眾『養』出來的!」

同時,也有人為記者叫屈,直指幕後的黑手其實是電視台老闆及新聞部長官,「要不是老闆想賺錢,長官怎會追求收視率?」,新聞是第四權,具有提供正確資訊與監督政府的功能,怎麼可以只看收視率!

臉書「陳人二粉絲團」也 po 文說「日台新聞的差異…馬上理解,這陣子我都不看新聞了」,附圖是一張頗為有趣的漫畫,一格畫的是NHK,另一格畫的是台灣的新聞台,如果說NHK提供的是資訊,那台灣的新聞台就像是馬戲團。

1.bmp

台灣人很容易燥動,全世界只有台灣,一個小小的海島上,存在這麼多家電視新聞台,從電視畫面就能看出新聞競爭有多麼激烈。螢幕上方一條跑馬燈新聞、中間是主播播報的新聞、下方一條主播播報新聞的標題、再下面一條跑馬燈 (這一條多為置入性行銷新聞)、左邊一條向上滾動的跑馬燈新聞、左下角還出現小視窗、右下角還能出現當家主播的人頭,觀眾如果沒有一目十行+速讀的能力,鐵定會看得眼花瞭亂。

100多則留言中,竟然沒有一則是情緒性的漫罵,多是理性討論,可見臉書【酷新聞】粉絲團中的酷友水準很高,不但言之成理,還能舉證補充,例如Kevin Chen,就從YouTube上找到一段影片,證明台灣媒體實在有夠亂。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1_044BGrhc

Kevin說,媒體主管隨時盯著各家新聞畫面,誰拍的畫面比較血腥,誰拍的受害人表情比較悲情,誰拍到的兇手有下跪道歉,成了評估記者表現的指標,於是造就了現在的媒體生態。

另一位酷友,雲小飄則替記者說話,媒體都想要得到「獨家」與「震撼力」的畫面。不用講媒體拉~連很多攝影師也愛涉險拍攝。我覺得那是一種氛圍,尤其是當拿上了麥克風、掛上了識別證、扛起了攝影機。許多人突然就自以為是正義,是為社會提供第一手消息,在做了不起的事業。而沒有想過這就是「嗜血」。

 

摘錄自http://www.nownews.com/2011/03/15/340-2696930.htm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台灣媒體跟拍倖存者 學者批「國恥」

聯合報╱記者王維玲/台北報導】 2011.03.16 03:17 am
 
 
日本地震與海嘯災情傳出後,台灣媒體不斷報導後續情況,電子媒體更持續重播海嘯、核電廠爆炸畫面,近日更密集報導輻射問題,造成許多民眾人心惶惶,傳播學者呼籲媒體不應以煽情報導消費日本災難,應善盡查證責任。

台大新聞所副教授王泰俐批評電子媒體常以「驚!這還是日本嗎?」、「慘!死傷人數不斷上升」這類誇張的標題消費日本災難,對照日本媒體的自制,王泰俐認為台灣電子媒體「很丟臉」。

中央社報導,台灣媒體在準備採訪從仙台市撤離的台灣留學生時,仍以習慣在台灣採訪的方式跟拍攝影,還在車站內追逐不願受訪的留學生,甚至出動日警維護秩序。

對此,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以「國恥」形容,劉昌德認為,許多台灣媒體一窩蜂「挺進」災區,但是許多記者專業不足,也缺乏進入災區的專業配備,媒體貿然派記者前往採訪,只會陷記者於危險之中,媒體應放棄「搶獨家」心態。

 

摘自http://udn.com/NEWS/WORLD/WORS2/6213956.s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紫色物語。薰衣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